若你曾向往在文字里尋覓一座城市的靈魂,若你偏愛那些帶著煙火氣的舊時光故事,那這本《歲月深處的舊時光》,定會成為你書架上最溫暖的存在。
作者楊柳青青以細膩筆觸為筆,以衡水桃城的千年歷史為卷,將一座城的興衰、一群人的堅守、一段段鮮活的歲月,都揉進了字里行間,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在書頁間,觸摸到歲月的溫度。
翻開書,首先撞入眼簾的是“桃城昔貌”。這里藏著衡水2000年的歷史密碼——從西漢桃縣地到東漢桃城驛,從明永樂年間因漳河大水東遷的縣城,到明清時成為“水旱碼頭”的繁華商埠。你能讀到滏陽河畔的安濟橋故事,橋上112根望柱上的石獅神態(tài)各異,歷經(jīng)200多年風雨仍守護著一方百姓;乾隆帝賜名“安濟”的寓意,日軍轟炸后修繕的堅韌,都在文字里鮮活如初;也能想象親仁街明清宅院的精致,青磚灰瓦的三合院里,木雕鏤空的門窗、磚雕龍頭的垂脊、月門旁的什錦窗,每一處細節(jié)都是傳統(tǒng)文化的縮影,仿佛穿越時空,能看見當年商賈人家的日常。
書中不只有宏大的歷史敘事,更有滿是煙火氣的私人記憶。
“南河溝兒的記憶”里,藏著作者童年的四季:春日里兩岸柳絲依依,風箏在藍天繪出“百鳥朝鳳”;盛夏時男孩兒們在塘里戲水,蟬鳴與蛙聲交織成最熱鬧的樂章;秋日里杜梨花潔白如雪,釣魚時嫌棄的“戈雅魚”,長大后才知是餐桌上的珍品;隆冬時冰面抽陀螺的清脆聲響,霧凇妝點的岸柳如“玉樹瓊花”,每一段描寫都細膩得讓人心生向往,仿佛自己也曾在南河溝兒旁度過那樣無憂無慮的童年。
更動人的是書中的“精神脊梁”。你會讀到唐代詩人王之渙任衡水縣主簿時的清廉與才華,雖遭誣陷去官,卻為這片土地留下文化印記;也會為抗戰(zhàn)時期的故事熱淚盈眶——吳肇春創(chuàng)辦的“桃城醫(yī)院”打破外國人對西醫(yī)的壟斷,免費為百姓治?。蛔髡吒赣H楊洪范在戰(zhàn)火中組建“流動醫(yī)院”,用全部磺胺藥品救治兩千多名八路軍傷病員,實現(xiàn)“零傷亡”的奇跡;賈殿閣變賣家產(chǎn)組建抗日武裝,與馬本齋回民支隊并肩作戰(zhàn),這些故事讓我們看見,一座城的風骨,藏在每一個平凡人的堅守里。
從菊花蜜里的深秋清甜,到魚塘獵鴨時的震撼場景,再到少年時挖搬藏窩的艱辛與無奈,《歲月深處的舊時光》沒有華麗辭藻,卻用最真誠的筆觸,將衡水的歷史、文化、人情娓娓道來。它不只是一本書,更是一把打開衡水記憶的鑰匙,讓我們在快節(jié)奏的當下,能慢下來,去觸摸那些被時光封存的美好,去讀懂一座城的過去與深情。無論你是衡水人想尋根,還是熱愛舊時光的讀者想感受歲月溫度,這本書都值得你細細品讀。
作者簡介
楊國彬,筆名楊柳青青,1958年12月25日生,漢族,出身書香世家。祖上為官守清廉,父親棄仕學醫(yī),抗戰(zhàn)時以醫(yī)報國;母親承家學,使其自幼熱愛文學。1992-2018年,他先后在衡水市衛(wèi)生防疫站、桃城區(qū)疾控中心做后勤管理。數(shù)十年來,他克服記憶不足的困難,深耕文學,2024年10月獲“星耀華夏文學創(chuàng)作獎”人氣評選優(yōu)秀獎。
心靈雞湯:
標題:《歲月深處的舊時光》遇見2000年的煙火與深情
地址:http://www.byhjt.com/kfxw/73053.html